《幕墙设计》2012龙年第一期(二月号)出版
《幕墙设计》2012龙年第一期如期与大家见面了。本期杂志的封面报道是被建筑界誉为超炫流体的“哈尔滨木雕艺术馆&冰雪画博物馆”幕墙工程。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是广东金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整个工程总建筑面积12975平米,建筑高度21.12米,建筑总长度200米。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的冬季景观,建筑形体概念从枯木融冰的意象出发,用符号语言诠释木雕艺术馆和冰雪画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建筑形体两端简洁中部突变扭曲,生成具有动感的整体形象,外形酷似一件极具创意的雕塑作品,又像是一条被冰冻的液体。
“封面报道”——
1、《哈尔滨木雕艺术馆&冰雪画博物馆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 》
【作者】
广东金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王 生、陈 鹏、李可林、林得锋
【文章内容摘要】
哈尔滨木雕艺术馆&冰雪画博物馆位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总建筑面积12975平米,建筑高度21.12米,建筑总长度200米。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的冬季景观,建筑形体概念从枯木融冰的意象出发,用符号语言诠释木雕艺术馆和冰雪画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建筑形体两端简洁中部突变扭曲,生成具有动感的整体形象,外形酷似一件极具创意的雕塑作品,又像是一条被冰冻的液体。此时建筑不再是单纯的功能性工程,而是揉合多种性格特征形成艺术化形象,这种独特的形象将成为标志性城市雕塑。
“幕墙案例”——
1、《浙江泛海国际中心双层单元幕墙施工设计》
【作者】
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长三角大区施工设计部 张建勋、马 波
【文章内容摘要】
浙江泛海国际中心项目位于钱塘江畔,钱江新城核心区(CBD)内,区域位置突出,是一座5A甲级智能化办公楼建筑。总建筑面积172175平方米,有A、B、C三座塔楼,A座32层,建筑高度139.35米;B座36层,建筑高度160.50米;C32层,建筑高度139.35米。目前,此工程已顺利竣工,它不仅是杭州市最具环保、节能、舒适的高端现代化办公场所,而且还是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圈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设计师技术园地”——
1、《今日幕墙技术思考 之玻璃幕墙》
【作者】
侯钦超
【文章内容摘要】
玻璃幕墙在我国从无到有已经近30多年的发展,从普通的玻璃幕墙发展到今日的各种高技术、高品质的幕墙。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一些先进的材料、技术、设备开始涌入我国建筑市场,从而使我国有近70%的人口从事着与建筑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工作关系。
2、《索结构点支式玻璃幕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上)》
【作者】
北京德宏幕墙工程技术科技中心 王德勤
【文章内容摘要】
以大量的索结构玻璃幕墙工程为例,从基本术语、索结构的设计取值、拉索材料的设计选材到索型索系的设定,对钢绞线的加工制作工艺方法进行分析介绍,有助于设计人员全面了解索结构设计时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分析了部分重要节点和构造的原理,介绍了在索结构施工安装时的控制方法。
3、《浅谈单元式幕墙转角部位立柱设计》
【作者】
广东金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李 钊、梁少宁
【文章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单元式幕墙转角部位立柱几种常用设计方案的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单元幕墙转角立柱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单元幕墙转角立柱三种常见的设计方式:插接式转角板块立柱设计、转接过渡型材转角立柱设计,以及整体转角板块的立柱设计做出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去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及幕墙性能。
4、《采光顶工程雨水渗漏现象之分析及对策》
【作者】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蒋旭二、刘 挺、虞俊杰、常 锋、吴 蔚
【文章内容摘要】
本文以验收标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节点构造设计、施工 验收等多方面分析了采光顶工程存在雨水渗漏现象的原因,并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是对目前采光顶的施工状况的全面 总结,为提高采光顶的施工质量做出了有益探索。
5、《幕墙连续结构工程实践(二)》
【作者】
浙江飞耀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严 雄、张 涛、丁华一
【文章内容摘要】
单支多跨铰接梁的弯矩图符合连续梁的特征,利用中间铰可调节梁上弯矩。按承载力设计, 中间跨中间铰的最优位置理论值在离支座0.147L处。本文就湖北某工程案例,说明在实际 工程中,幕墙立柱中间铰的最优位置,往往不能按理论最优位置设置,而需要服从使用要求,此时采用单支多跨铰接梁,在结构上虽然达不到最优,但仍比简支梁,双跨梁优越。在某 些特定的条件下,是可行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施工可操作性也应当是设计优化的重要 目标。施工可操作性不仅影响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工程质量。
6、《武汉站高速列车轨道梁底侧玻璃幕墙动力安全性模型试验(上)》
【作者】
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 陈 伟、曹亚军、李道学、王东杰
【文章内容摘要】
武广高铁客运专线的起点武汉青山站站房工程在2011年同时荣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两项顶级奖项。尤其是在2011年装饰奖(建筑幕墙类)的终评会上,带队审核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对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施工质量更是大加赞赏。鲜为人知的是,该项目的幕墙设计和施工单位——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针对该项目还完成了一个“高速列车轨道梁底侧玻璃幕墙动力安全性模型试验”。试验从2010年5月开始准备到最后完成,前后历时半年之久。同时,该试验也于2011年四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据了解,该试验前后投入资金100多万,主要分为:模型实验、玻璃幕墙模态试验、幕墙风压试验和幕墙激振试验四大部分。为了让试验数据更真实地测试出来,三局装饰甚至搭建了一个21.5米×8.5米的试验模型。而本文给大家展示的,正是此次试验的报告。
“行业纵览”——
1、《2011年度幕墙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作者】
中国幕墙工程网&《幕墙设计》杂志编辑部 唐琦
【文章内容摘要】
龙年伊始,万事蓄发。回顾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幕墙行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尽管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建筑幕墙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数起幕墙玻璃安全事故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玻璃幕墙的质疑,但各幕墙企业总体上都有了较好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总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龙年首刊,《幕墙设计》和《幕墙周刊》编辑部联合评出2011年度幕墙行业十大新闻事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2012——幕墙行业的大机遇即将到来。
2、《我国幕墙技术的发展(下)》
【作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赵西安
【文章内容摘要】
今年是我国幕墙行业三十周年,本文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回顾了我国幕墙技术发展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叙述了我国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幕墙的应用,新型幕墙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做法,幕墙科研工作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情况。
“建筑设计”——
1、《建筑效果图的设计》
【作者】
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幕墙) 胡 静
【文章内容摘要】
效果图可以理解为对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进行形象化再现的形式,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基本上建筑效果图都是通过手绘得方法进行传达的,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那时候建筑效果图的逼真程度往往是由绘画师的水平决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在90年代末期3D技术的提高,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手绘,3Dmax这个工具慢慢地走入了设计工作者们的眼帘,3D技术不仅仅可以做到精确的表达,而且可以做到高仿真,在建筑设计表现方面尤为的出色,在建筑方面计算机不仅仅可以帮我们把设计稿件中的建筑模拟出来,还可以添加人、车、树、建筑配景、甚至白天和黑夜的灯光变化也能很详细的模拟出来,通过这些建筑及周边环境的模拟生成的图片称之为建筑效果图。
“记者笔记”——
1、《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委员会五届五次委员暨六届一次全委会》
《幕墙设计》订阅热线:010-8353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