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幕墙设计师技术园地

听说,最近流行建筑游……

作者:幕墙工程网 时间:2019-08-04 10:54:31

如今“建筑游”在旅行者中掀起了新热潮。比起那些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这些旅行者更在意建筑背后的生命力,和对历史和美学的再遇见。


2005年,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在《幸福的建筑》中写道,“我们需要一个避难所,以支持我们的精神状态,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异己。”


可能不为人知,也可能声名显赫,纯粹的美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让到访者趋之若鹜。他们被这些建筑的故事所吸引,更被它们富有温度的人文内核所触动。



艺术地铁站

@瑞典斯德哥尔摩

/ 艺术的温度 /    

by 150多位艺术家    

一张地铁票,穿越80多年的光阴,见证超过150位艺术家的惊艳创作,斯德哥尔摩地铁站俨然已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艺术博物馆,也是最富想象力的地铁艺术了。



19世纪末之前,艺术是只属于贵族精英的特权。后来,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希望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20世纪50年代,在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里,突然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雕塑、壁画、油画、装饰艺术。100个站台,每一站都以不同的作品,诠释艺术家对艺术和生活的不同理解。



海底意象的壁画为来往于嘈杂车站的乘客营造放松的宁静氛围;“国王花园”以丰富的历史痕迹为灵感,寓意对世界和平的期待;血红色的天空和运输的卡车,是艺术家对瑞典乡村环境变化发出的绿色抗议。



除了这些,还有旖旎彩虹,有日出劳作,有用各国文字书写的“团结”……这些色彩斑斓、情感浓烈的艺术作品将瑞典的现代感与古典味道完美结合,为每一位来去匆匆的过客带去温暖的慰藉,成为斯德哥尔摩最独特的世界语言。




世界最美菜市场

@荷兰鹿特丹

/ 城市的温度 /    

by Rem Koolhass    

二战后,忙于重建的鹿特丹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和直线条的建筑,整个城市被冰冷、刻板、无趣笼罩,幸好还有一栋充满色彩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暖色。



世界最美菜市场Markthal Rotterdam,历经10年,耗资12亿欧元,它是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Rem Koolhaas)最得意的杰作,被称为现代版的西斯廷教堂。



这座建筑的前部是一个巨大的玻璃帷幕,内拱面印着名为《丰收之角》的壁画,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这也是荷兰迄今为止最大的艺术品。



40米挑高的拱形结构之下,8间异国餐厅和100多个食品摊位热闹汇聚,墙面上活泼鲜艳的彩绘,与摊位上的蔬果美食交相辉映,在这个只有62万人口的城市,每日吸引着上万客流。


建造之初,库哈斯就希望这里成为一个超级有趣,全民狂欢的地方。自2014年开幕以来,它不仅成为了鹿特丹的新地标,也变成了这座城市的超级乐园,生活在这里变得富有活力,深入其中可以真切感受到这座海港城市的味道与温度。




星空教堂

@法国费尔米尼

/ 时间的温度 /     

by 柯布西耶等    

在法国费尔米尼有一个充满现代感的不规则锥台,谁都无法将它与庄严的教堂联系起来。但只要踏进去,便仿佛置身于星辰大海。



阳光从细小的圆孔中投射进来,繁星般的光点形成浮动的星河。红黄两色的天窗让教堂笼罩在一片暖意中,仿佛为一颗颗虔诚的心注入了信仰的力量。而在这座神奇的建筑背后,更是凝聚着两代人横跨半个世纪的心血。



柯布西耶(LeCorbusier)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1954年,他以67岁的高龄接受了费尔米尼时任市长的委托,打造圣皮埃尔教堂。然而就在设计稿即将通过的时候,柯布西耶却因意外去世。



而后教堂经历政府更换、资金紧缺、停工多年等重重困难,在柯布西耶的老友,助理,以及后辈们的共同努力下,圣皮埃尔教堂终于在2006年完工,正式对外开放。



这些人从未停止过将这个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付出无数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柯布西耶最初的目标:“在教堂中赋予光真正的意义,在简洁空间中注入丰盛的灵性。”




苏州博物馆

@中国苏州

/ 记忆的温度 /   

by 贝聿铭   

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再到卢浮宫改造工程、美秀美术馆,不久前去世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苏州博物馆,是贝老在耄耋之年的作品,也是他百年建筑设计人生的点滴凝结。贝聿铭为了它,多次奔波于大洋两岸,将他对苏州的回忆全部深藏在这里。



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的贝聿铭,小时候就住在仅一街之隔的苏州园林狮子林。所以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向自然借光,做到让光影在一日四时,一年四季中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变换。



苏州博物馆新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是拙政园建筑风格的“现代版”诠释。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叠石、堆山、造桥、理水,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和谐之美。




Harpa音乐厅

@冰岛雷克雅未克

/ 自然的温度 /   

by Olafur Eliasson    

音乐是情感的速写,自然是情感的开始。当两者结合,会有着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在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在陆地和大海相接的边界,Harpa音乐厅以自然为灵感,打造音乐“灯塔”,唤醒这座岛屿最美的音乐。


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Harpa音乐厅,以不断变化的极光为灵感,用上千块玻璃构成复杂的外立面,整座建筑仿佛化身为色彩的万花筒,闪闪发亮。随着时间、季节和光照的不同,人们在每一秒看到的颜色都不会相同。



这里每个音乐厅的名字也都是以自然为灵感。最大的音乐厅borg意为“火焰之城”,得名于斯奈山半岛一座巨大火山口。交响音乐厅Kaldalon意为“冷湖",得名于西峡湾地区的一个长湾。此外还有“北极光音乐厅”,“冰洲石音乐斤"等等……



变化莫测的光,串联起了城市,景观,建筑之间的对话。在散发梦幻般色彩的同时,奏响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这是来自冰岛人对音乐的执着,也是自然对Harpa音乐厅的馈赐。



颂歌图书馆

@芬兰赫尔辛基

/ 包容的温度 /    

by ALA Studio    

“天堂”图书馆是否真的存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最贵的地段,市政府耗资9800万欧元,花费10年时间,在议会大厦对面,建造了一座“意想不到的世界”——Oodi颂歌图书馆。



前五年,建筑师听取上万民众的意见,将各种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的想法融进设计草图。建筑师自始至终的信念,就是为民众提供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所以你到底可以在这里做多少种事呢?



除了基本的看书、看电影、听音乐、遛娃,这里竟然还有虚拟手术室、厨房、宽敞的缝纫工作台、3D打印机、专业录音棚、卡拉OK室、琴房、专业的木工和金属手工工坊。


除了书籍,你可以免费借用的,还有手提电脑、iPad、摄像机、耳机、键盘、扫描仪,甚至还有溜冰鞋、滑雪板、血压仪等等……



颂歌图书馆欢迎每一个人,从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3岁幼童。平等、自由、开放,包容地接纳所有人,这也让它成为这个城市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杭州转塘镇

/ 人文的温度 /  

by 王澍   

校园建筑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景观问题,在本质上更是对建设模式的选择。因为它提供的是一个人文世界,学生对艺术和世界的观点都将在其中养育。



中国首位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总设计师。王澍说:“面对山水,建筑是不重要的”。一山、一水、一建筑。他选择重新发现自然,让建筑回归原生态自然,用充满人文性的建筑语言为艺术学者带去启迪。



错落有致的建筑体,以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呈现。并将当地旧砖瓦的混合砌筑传统和现代建造工艺结合,形成一种有效隔热的厚墙体系,唤起人们记忆中鸟瞰村庄青瓦连绵的景象。



如此将中国传统建筑技法与文人情怀融入整个校园建筑,以富有人文温度的设计语言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