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北京“新工体”外立面完工整体亮相 为何改造复建?专家为您来解答

作者:幕墙工程网 时间:2022-10-09 11:10:41

  10月8日,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以下简称“新工体”)足球场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外立面整体亮相。按照计划,“新工体”将于2022年12月竣工交付。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建设项目协调处张国强介绍,工体改造复建项目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的设计原则,如何使用清水混凝土完美再现工体建成初期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正是本次改造复建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如今足球场清水混凝土外立面整体亮相,标志着“新工体”又一里程碑的节点如期完成。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足球场内体育工艺、广场景观、商业区和市政配套、地铁一体化建设等工作,加大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力度,做好项目南侧人工水系改造、雕塑复建等工作,为今年12月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进行最后冲刺。

  据了解,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施工工艺,相较一般外墙装饰做法,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北京建工集团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王猛介绍,整个“新工体”的清水混凝土展开面积约22万平方米,这也使工体成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单体清水混凝土建筑物。

  目前,足球场屋檐下最具标志性的190个正方形窗花已经完成安装。凭借完整的原始图纸和最新的3D打印技术,“新工体”的窗花实现了“完美重现”。同时项目方还完整保留了以前的老窗花,未来将向公众展示。此外,工体最具标志性的九组雕塑也将在修复重制后,于项目落成之时回归工体。

  除此以外,此次改造复建还在体育场上方新增加了罩棚,在设计和施工上严格控制高度和弧度,在兼顾视觉效果和美观的同时,对工体原有风貌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未来“新工体”项目地面上将只有足球场这一个单体建筑,配合10万平方米彩色混凝土广场及公共绿地,重现工体建成之初开阔舒朗的空间形态。

  在“新工体”内场,“看台碗”结构正在被6.8万张“国槐绿”座椅慢慢填满,目前已经有超过3万张座椅完成了安装,而球场东看台上,用北京国安黄绿两个主题色拼出了“BEIJING FC”字样,未来工体将突出“北京特色、国安风采”。场芯部分已经完成了回填土作业,正在进行球场草皮的铺设;球场南北两端的大屏幕以及环绕全场的环形屏幕均已完成安装,后期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而比肩欧洲顶级俱乐部的球场照明工程也已经完成安装,等待最后的测试。

  据中赫工体公司副总经理靳飞介绍,作为首都第一座、国内第一批的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新工体”对标欧洲主流配置,将众多满足FIFA国际足联世界杯办赛标准的软硬件设施引入工体。改造复建完成之后,“新工体”还将作为“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综合体”,为社区、市民和整个城市发展赋能。“新工体”将以公共空间、商业空间、数字空间为抓手,融汇更加多元、丰富的业态和复合配套功能,在空间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和体验一体化等方面实现整体升级,推动“工体-三里屯”区域的改造提升,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体改造复建,安全和功能升级是关键


  针对为什么要进行保护性改造复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施卫良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专访时表示:

  首先是安全原因,工人体育场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建设初期未考虑抗震要求,为保证冬季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还掺有氯盐,对钢筋和混凝土产生严重锈蚀,结构构件腐蚀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结构加固和一次设施改造。其中,为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赛事,工人体育场按照7度抗震设防标准(北京地区为8度抗震设防地区)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加固,使用年限为12年。2018年,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工人体育场房屋检测鉴定的结果为Deu级,即房屋结构安全性和建筑抗震能力整体严重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图
  第二个是功能原因。2019年,我国成功申办亚洲杯足球赛,北京市将承办开闭幕式、揭幕战和决赛等重大活动,已承诺工人体育场为上述活动的举办场地。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足协积极支持工人体育场作为亚洲杯举办场地,并根据亚足联要求,尽快达到办赛标准。但工人体育场安全隐患突出、设施设备陈旧、缺少罩棚、设计标准落后,不符合亚洲杯和世界杯等国际大型专业足球赛事的标准要求,亟需进行升级改造。
改造前  北京日报/图

此次改造复建有哪些特点


  施卫良表示,“保护性改造复建”分为两层意思,首先是采用保护为先的原则,具体来说:
  ✔ 保持主体建筑椭圆形造型基本不变。外轮廓严格按照工人体育场原有造型,与立面比例保持协调。
  ✔ 保持立面形式和高宽比例基本不变。严格控制新增罩棚高度,主体建筑檐口高度适度增加,形成对新增罩棚及支撑构件的视线遮挡,使罩棚在距离体育场60米范围内不可视,实现立面观感与工体建成初期的立面基本一致,与周边区域建筑环境相协调。
  ✔ 保留特色元素基本不变。充分保护和恢复工人体育场建设初期的重要特色元素如旗杆、大门门柱、雕塑等,就是尽量利用原有构件、原有质感、原有样式,重塑工人体育场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保留北京城市记忆。
改造后效果图  北京日报/图

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复建

而不是局部修缮


  施卫良表示,在带领专家前期现场踏勘的过程中,发现工体外立面墙体的材料都已经不行了,稍微用工具轻轻一敲就是一个洞,整个墙面已经无法很好地支撑墙体本身的自重,更别说看台的重量。曾经设想过往里面加钢筋加固,但墙体材料都酥软了,跟钢筋形不成紧握力,没有加固的效果了。还设想过外面用钢柱加支撑,但那样出来的外立面效果与原工体完全不一样了,对立面效果破坏得更加严重。
  经专家们反复讨论,才定下了改造复建的方案。要知道,工体是要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好几万人在里面观看比赛,哪天随便哪块墙面脱落都是重大安全事故,只有彻底改造复建才能解决问题。
北京日报/图
  施卫良表示,在实施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的同时,为突出保护工人体育场主体建筑造型,恢复整个园区开阔、舒朗的空间形态,统筹考虑大型赛事人员集散、场馆运营和交通组织等功能需求,建设规模适宜、上下连通的地下空间,提高对大型活动和日常群众文体活动的保障能力。优化赛时交通流线,加强与周边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衔接,在施的3号线、17号线建成后可通过地下空间直达场馆,强化与现状3条地铁线之间的公交接驳,引导观赛人员乘坐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出行,减轻区域交通压力。
  此次设计方案中还考虑设置工体博物馆,展示工体的历史、北京足球的历史,留住工体的记忆。
  2022年底,我们新工体再见!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新华社